《国学经典说说》
1 .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
2 . 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称彼兕觥:万寿无疆!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
3 .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
4 . 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
5 . 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。《诗经风相鼠》
6 .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《论语·为政》
7 . 2025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,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。《易经·说卦传》
8 . 2025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论语》
9 . 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《周易》
10 . 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《论语》
11 . 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!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
12 .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;不仁而得天下者,未之有也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
13 .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
14 . 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
15 . 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《论语·子张》
16 . 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《史记报任少卿书》
17 .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《孟子·公孙**下》
18 . 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
19 . 生而知之者上也,学而知之者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《论语·季氏》
20 . 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《三国曹**·龟虽寿》
21 .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《论语·子罕》
22 .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《论语·述而》
23 . 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《论语·季氏》
24 .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:择其善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·述而》
25 . 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《周易》
26 . 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。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
27 . 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
28 . 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《诗经大雅抑》
29 . 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《论语·子张》
30 . 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,利天下,为之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
31 . 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《屈原·离**》
32 . **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
33 . 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
34 . 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《论语·子张》
35 .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《后汉书》
36 .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
37 . 少壮不努力 ,老大徒伤悲。《汉乐府·长歌行》
38 . 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,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《礼记》
39 . 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
40 . 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《后汉书·广陵思王荆传》
41 . 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,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。《孟子·公孙**上》
42 . 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
43 . 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!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
44 .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
45 . 疾风知劲草,岁寒见后凋。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
46 .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《礼记·学记》
47 .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《论语·雍也》
48 .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,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。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
49 .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《论语·子路》
50 . 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;鸡鸣而起,孳孳为利者,跖之徒也。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
Time:202511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