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龚虹洋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龚虹洋算命,龚虹洋名字测试,测名字龚虹洋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龚虹洋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龚 | 龔 | gōng | 木 | 22 | (吉) |
虹 | 虹 | hóng | 木 | 9 | 晚婚大吉,清雅多才,中年成功隆昌,出國之格。 (吉) |
洋 | 洋 | yáng | 水 | 10 | 清雅伶俐,多能多才,中年吉祥隆昌,幸福之字。 (吉) |
龚:本义指供给。后也有奉行等含义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820次)
龚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537第25
龚
(“供”的古字。形声。从龙,共声。本义:供给。后作“供”)
同本义 [supply]
龚,给也。――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《系部》曰:给,相足也。此与《人部》供音义同。今供广而龚废也。
龚工氏之子曰句龙。――《孔子家语·五帝》
奉职输赋,进比蕈人,无敢不龚。――柳宗元《武冈铭》
通“恭”。恭敬 [respect]
象龚滔天。师古注:貌象恭敬,过恶漫天。――《汉书·王尊传》
又如:龚行(恭敬的行为)
奉,奉行 [follow]
龚,奉也。――《玉篇》
今予维龚行天之罚。――《书·甘誓》
龚
姓
龚自珍
[Gong Zizhen] (1792―1841) 清思想
龚(龔)gōng姓。
虹: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。主虹称虹,副虹称霓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37640次)
虹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8888,第13卷上,虫部第150字 [康熙字典]:页1076第40
虹〈名〉
(形聲。從蟲,工聲。甲骨文「虹」與杠梁、古玉璜之形相似。本義:雨後天空出現的弧形彩暈。主虹稱虹,副虹稱霓)
同本義 [rainbow]
虹,螮蝀也,狀似蟲。--《說文》
虹霓也,雲霧也,風雨也,四時也,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。--《列子·天瑞》
虹雙出,色鮮盛者為雄,雄曰虹。暗者為雌,雌曰霓。--《爾雅·釋天》疏
不霽何虹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虹亙中天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又如:虹女(古代把虹比作美人,故稱虹霓為虹女);虹梁(形狀似虹的曲梁);虹霓(即彩虹);虹霓吐穎(吐氣成虹霓。形容有豐富的詩文才華)
旌旗 [flag]。如:虹采(
虹hong
⒈大氣中的小水珠經日光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圓弧形綵帶,中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七種顏色,常發生在雨後,出現在與太陽相對的方向。常有兩個彩弧:內紫外紅,顏色鮮艷的叫"虹",又叫"正虹";內紅外紫,顏色較淡的叫"霓",又叫"副虹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虹jiang義同"hong虹",見hong。限於單用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虹hong 1.見"虹洞"。 2.潰敗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虹gong 1.古縣名。治所在今安徽省五河縣西。
洋:众多;广大,盛大;旧指海之中心。亦泛指海域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442760次)
洋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7045,第11卷上,水部第100字 [康熙字典]:页619第28
洋
(形聲。從水,羊聲。本義:古水名)
同本義 [Yang River]
洋水
昆倉之丘…洋水出焉,而西南流注於丑塗之水。--《山海經》
又名西鄉河。在陝西省南部。源出西鄉縣星子山,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,東北流注於漢水
漢水又東,右會洋水。--《水經注》
舊指海之中心。亦泛指海域 [ocean]。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蓋的廣大的地區,約佔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七,分成四個部分,即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北冰洋
舊稱銀幣為洋錢,簡稱洋 [dollar]。如:銀洋
洋
盛多、廣大 [multitudinous;vast]
洋,多也。--《爾雅》。註:「洋,溢也。」
洋yang
1眾多。
2廣大;盛大。
3舊指海之中心。亦泛指海域。
4今指地球表面上廣袤的水域,約佔地球總面積的十分之七﹑海洋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九。分為四個部分。即太平洋﹑大西洋﹑印度洋﹑北冰洋。
5外國的;來自外國的。
6新奇,與眾不同。
7指現代化的(區別於"土")。
8洋錢,銀元。
9用同"烊"。熔化;溶化。
十用同"漾"。晃動。
⑾用同"漾"。拋擲。
⑿水名。又名西鄉河。在陝西省南部。源出西鄉縣星子山,北流合木馬河會於西鄉縣東,東北流注於漢水。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.陝西五.漢中府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洋yǎng "洋洋"﹑"洋然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洋xiang
1通"翔"。引申指翼﹑側。
2通"祥"。福,賜福。
3通"祥"。祥和。參見"洋風"。
4古水名。即今山東省的彌河。參閱《說文.水部》"洋,水"段玉裁注。
5古州名。本為漢成固縣,秦為漢中郡,北周為洋州,唐為洋州,均治今陝西省西鄉縣,明初改為洋縣。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.陝西五.漢中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