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鞠乐朴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鞠乐朴算命,鞠乐朴名字测试,测名字鞠乐朴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鞠乐朴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鞠 | 鞠 | jū | 木 | 17 | 智勇雙全,清雅榮貴,出國之字,中年成功隆昌。 (吉) |
乐 | 樂 | lè | 火 | 15 | 英敏多才,子孙兴旺,中年多灾,晚年吉祥隆昌。 (吉) |
朴 | 樸 | pǔ | 木 | 16 | (吉) |
鞠:意指养育,抚养,弯腰,弯身等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980次)
鞠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1800,第03卷下,革部第20字 [康熙字典]:页1389第05
鞠
(形聲。從革,匊聲。從「革」,表示與皮革有關。本義:古時一種用來踢打玩耍的皮球。最早是結毛而成。後來用毛充填皮囊而成,宋代以後才有充氣的皮球)
同本義 [ball used in ancient China]
鞠,蹋鞠也。--《說文》
蹋鞠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時。--賈誼《新書》注
穿域蹋鞠。--《史記·衛將軍傳》。索隱:「鞠戲以皮為之,中實以毛,蹴蹋為戲也。」
又如:鞠室(蹴鞠之所);鞠場(毬場);鞠戲(古代踢球的遊戲);鞠院(古球場,有圍牆)
姓
鞠
彎曲,彎身 [bow]。如:鞠拱(彎曲著身子);鞠躬踧蠟(彎著腰,顯出恭敬不安的樣子);鞠窮(鞠躬)
鞠jū
⒈養育,撫養:~養。
⒉〈古〉一種用來踢打的球:蹴~(踢球)。
⒊〈古〉通"鞫"。審訊,審問:令~治之。
⒋[鞠躬]彎腰,〈表〉恭敬謙虛。現指彎曲身體行禮。〈引〉小心謹慎:~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鞠qū 1.酵母。參見"鞠塵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鞠qiōng 1.見"鞠窮"。
乐:意为喜悦,愉快。又意为音乐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82590次)
乐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82第13
乐
喜悦;愉快 [happy;cheerful;joyful]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――《论语·学而》
并怡然自乐。――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――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君游海而乐之,奈臣有图国者何?――《韩非子·十过》
似与游者相乐。――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熙熙而乐。――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快乐(感到幸福或满意);乐嬉嬉(喜悦貌);乐悦(欢喜);乐笑(欢笑);乐胥(喜乐);乐哈哈(形容喜笑的样子);乐好(爱好);乐志(愉悦心志)乐心(心里快乐);乐利(快乐与利益);乐易(和乐平易);乐郊(乐土);乐处(快乐的所在)
乐(樂)lè
⒈快活,高兴:快~。欢~。~事。~不可支。
⒉喜欢,喜爱:~于助人。喜闻~见。
⒊笑,使人快活:可~。大家都~了。玩笑取~。跟小孩逗~儿。
⒋乐于:~此不倦。
⒌[乐意]甘心情愿,满意:~意帮忙。~意接受。
⒍[乐得]正好,正合心意:~得一道走。
⒎[乐观]心胸开朗,精神愉快,对前途、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乐(樂)yuè
⒈指音乐:~器。奏~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乐yào 1.喜好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乐luò 1.见"乐托"﹑"乐乐"。
朴:旧式武器,一种刀身窄长、刀柄比大刀柄短的刀,双手使用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9490次)
朴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3553,第06卷上,木部第160字 [康熙字典]:页510第04
朴刀 po
[a sword with a long blade and a short hilt wielded with both hands] 旧式武器,一种刀身窄长、刀柄比大刀柄短的刀,双手使用
杨志提了朴刀,拿了藤条,自去赶那担子。――《水浒传》
朴 〈名〉 po
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古代二字意义不同。“朴”,本义:树皮。《说文》:“木皮也。”王褒《洞箫赋》:“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。”)
树木的皮,木皮 [bark]。如:厚朴
榆科,朴属植物的泛称 [hackberry]木名,落叶乔木,高五六丈,叶形椭圆而尖,上部缘边有锯齿,花细小,色淡黄。实为球形小肉果,黄赤色,味甘可食。木材可制器具
大木材 [big ti
朴piáo
⒈姓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朴pō[朴刀]旧时一种窄长有短把的刀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朴pò[朴树]落叶乔木。花小黄绿色。果实球形或卵形,棕色或黑色。木材可制器具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朴(樸)pǔ
⒈未加工的木材。〈喻〉不加修饰的:~素。~实。质~。淳~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朴pū 1.击,挞。 2.打人的用具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朴pú 1.姓。三国魏有巴七姓夷王朴胡。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