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赖洒飒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赖洒飒算命,赖洒飒名字测试,测名字赖洒飒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赖洒飒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赖 | 賴 | lài | 火 | 16 | 谋为出众,清雅多才,中年劳,晚年吉祥,环境良好。 (吉) |
洒 | 灑 | sǎ | 水 | 10 | 多才巧智,英俊佳人,中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格,荣贵之字。 (吉) |
飒 | 颯 | sà | 水 | 14 | 清雅伶俐,温和贤淑,中年吉祥,晚年隆昌,出国之字,小心爱情厄。 (吉) |
赖:得益;赢利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730次)
赖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213第21
赖
(形声。从贝,剌声。本义:得益;赢利)
同本义 [profit;gain]
赖,赢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赖,取也。――《方言十三》
先王岂有赖焉。――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利也。”
相语以利,相示以赖,相陈以知贾。――《国语》
为魏则益,为秦则不赖矣。――《战国策》
又如:赖利(得利)
依靠;依赖;依恃、凭藉 [rely on;depend on]
奸人赖赏而富。――《韩非子·诡使》
王室之不坏,繄伯舅是赖。――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
以有补于人君,人君赖之。――《论衡·逢遇》
而赖吾之德。――《国语·晋语》
又
赖子存之。
吾赖是以食吾躯。――明
赖lài
⒈倚靠,仗持:依~。办好这件事,有~大家同心协力。
⒉不承认:~债。抵~。证据确凿,~是~不掉的。
⒊诬陷,反过来怪人:诬~。自己错了,别~他人。
⒋怪罪,责备:学习成绩差,只能~自己努力不够。
⒌差,劣,坏:这种电视机的质量不~。
⒍停在某地,不愿离开:~在家里。
⒎[无赖]
①生活无依无靠。
②流氓:市井(街市)无~。耍无~(又指赖着不走)。
洒:意为洒脱,潇洒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760次)
洒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7360,第11卷上,水部第415字 [康熙字典]:页620第05
洒
(形声。从水,西声。本义:把水散布在地上)
同本义 [splash;ched;sprinkle]
洒,滌水也。古文以为灑掃言。――《说文》
洒,濯也。――《字林》
一洒之者也。――《孟子》
洒扫室堂及庭。――《礼记·内则》
又如: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;洒削(洒水以磨刀);洒泼(胡乱挥霍);扫地先洒些水;洒酒(把酒浇洒在地上);洒削(洒水磨刀)
东西散落 [drop;spill;scatter;litter]
以灰洒毒之。――《周礼·赤犮氏》
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。――《周礼·隶仆》
弗洒弗掃。――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。――《国语·晋语》
茅飞
洒(灑)sǎ
⒈液体散落:先~水,后扫地。酒~了。
⒉东西散落:米~到地上了。
⒊[洒家]宋、元时的方言。相当于"我"、"咱"。
⒋[洒脱]说话、举止自然,不拘束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shī 1.通"酾"。疏导分散水流。 2.雕文貌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lí 1.见"淋洒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xǐ 1.洗涤;洗雪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cuǐ 1.高峻貌。《诗.邶风.新台》:"新台有洒,河水浼浼。"毛传:"洒,高峻也。"一说鲜明貌。见清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.邶风.新台》。一说洁静貌,音洗。见宋王观国《学林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xiǎn 1.寒栗貌。参见"洒洒"﹑"洒淅"。 2.肃敬貌。参见"洒如"﹑"洒然"。 3.整齐貌。参见"洒然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洒sěn 1.惊异貌。参见"洒然"。
飒:意为豪迈、矫健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040次)
飒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415第13
飒
(形声。从风,立声。本义:风声) 同本义 [rustle;soughing]
飒,翔风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飒飒,风也。――《广雅》
风飒飒兮木萧萧。――《楚辞·九歌》
有风飒然而至。――宋玉《风赋》
又如:飒飖(大风);飒飒;飒剌剌(形容风的声音)
飒
狂风拉物 [(of fierce wind) drag;draw]
梦初回,燕尾翻风,乱飒起湘帘翠。――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
凋零;衰落 [wither]
岁聿忽其云暮, 庭草飒以萎黄。――梁·陆倕《思田赋》
飞舞 [dance in the air;flutter]
飒沓矜。――鲍昭《飞鹤赋》。又如:飒沓(群飞的样子;众盛的样子);飒纚(长袖飞
飒sà
⒈[飒然][飒飒]风声:大风~然而至。~ ~西风满院栽。
⒉[飒爽]豪迈矫健的样子:~爽英姿。
⒊衰落,衰老:庭树日衰~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飒lì 1.见"飒飁"。 2.人名用字。汉有朔方太守田飒。见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