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皮民阳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皮民阳算命,皮民阳名字测试,测名字皮民阳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皮民阳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皮 | 皮 | pí | 水 | 5 | 奔波勞苦,事勞無功,一生多災難,幸福之字。 (吉) |
民 | 民 | mín | 水 | 5 | 英俊佳人,上下敦睦,一生官或財旺,刑偶傷子。 (吉) |
阳 | 陽 | yáng | 土 | 17 | 一生清雅温和,晚婚迟得子大吉,中年奔波,晚年吉祥。 (吉) |
皮: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,表示兽的头;一竖表示身体;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40次)
皮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1978,第03卷下,皮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790第12
皮〈動〉
(會意。金文字形上面是個口,表示獸的頭;一豎表示身體;右邊半圓表示已被揭起的皮;右下表手。「皮」是漢字部首之一。本義:用手剝獸皮)
同本義 [peel]
皮,剝取獸革者謂之皮。--《說文》
皮,剝也。--《廣雅》
皮面抉眼。--《戰國策·韓策》
皮瓠以為蓄。--《釋名》
又如:皮面
酥脆的東西變韌 [become soft and soggy]。如:花生放皮了;餅皮了
皮 〈名〉
獸皮 [hide]。帶毛叫皮,去毛叫革。引申指人的皮膚或動植物表面的一層組織 [skin]
孤執皮帛。--《周禮·大宗伯》。註:「虎豹皮。」
儷皮。--《儀禮·士昏禮》。注
皮pi
⒈動物或植物體表的組織:表~。~開肉綻。羊~。樹~。麥~。
⒉用皮製作的:~包。~大衣。
⒊表面,淺薄:~面。地~。浮~。
⒋包在外面的東西:包~。封~。
⒌薄片狀的東西:鐵~。豆腐~。海蜇~。
⒍韌性製成品,特指橡膠製成品:~糖。~球。~筋。橡~。
⒎淘氣,不老實:頑~。
民:意为民众、人民、百姓、民俗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525730次)
民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8314,第12卷下,民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598第01
民
(指事。從古文之象。古文從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與君、官對稱)
同本義 [common people]
民,眾萌也。從古文之象。--《說文》。按,古文從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眾多意,指事。
民,氓也。--《廣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來者曰氓。
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農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傳·成公元年》
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
無子曰兆民。諸侯曰萬民。--《左傳·閔公元年》
黎民阻饑。--《書·舜典》
民不適有居。--《書·盤庚上》
哀我征夫,獨為匪民。--《詩·小雅·何草不黃》
民可使由之,
民min
⒈〈古〉指奴隸或沒做官的眾百姓。現指人民,即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基本成員:擁政愛~。軍~魚水情。
⒉指人或人群:~眾。居~。~族。
⒊勞動大眾的:~歌。~間故事。
⒋從事某項工作的人:農~。漁~。鹽~。
⒌非軍事的:~用。~航。
⒍通"苠" :~高粱。
⒎[民主]
1指人民有管理國家和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:加強~主和法制建設。
2根據大多數群眾意願處理問題的工作方式:~主氣氛。~主作風。辦事~主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民mian 1.通"綿"。參見"民民"。 2.通"眠"。
阳:指阳光,引申指温暖,明亮,双音节词有艳阳、阳春等。此外,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,指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统一面之一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584270次)
阳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347第07
阳
(形声。从阜,昜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)
同本义 [south of a hill or north of a river]
阳,高明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山南为阳,水北为阳。――《谷梁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山东曰朝阳,山西曰夕阳。――《尔雅》
利刊阳木而火之。――《周礼·柞氏》。注:“生于山南为阳木。”
河阳之北。――《列子·汤问》
华山之阳。――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阳谷皆入汶。――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
又如:衡阳(在衡山之南),洛阳(在洛河之北);阳陆(山之南);阳濒(水之北岸);阳林(生在山南的林木);阳木(山南之木
阳(陽)yáng
⒈跟"阴"相对。〈古〉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"阴阳"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:火为~,水为阴。背为~,胸为阴。胸为~,腹为阴。
⒉指太阳:~光。向~花。
⒊明亮,温暖:多~。
⒋凸出的,外露的:~文。~沟。~奉阴违。
⒌带正电的:~电。~极。
⒍山的南面,水的北面:衡~(地名。在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~市(在河南省洛水之北)。
⒎迷信者所谓"属于活人与人世"的:~寿。~间。
⒏男性生殖器:~物。
⒐[阳性]
①显露出来的:化验~性。
②雄性,男性的。
⒑〈古〉通"佯"。假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