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水启萧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水启萧算命,水启萧名字测试,测名字水启萧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水启萧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水 | 水 | shuǐ | 水 | 4 | 一生平凡,有才能理智,晚婚大吉,刑偶欠子,晚年隆昌。 (吉) |
启 | 啓 | qǐ | 木 | 11 | 清雅荣贵,刑偶欠子,中年吉祥,出国之格,身弱短寿。 (吉) |
萧 | 蕭 | xiāo | 木 | 18 | 秀气多能,清雅伶俐,中年劳,晚年吉祥。 (吉) |
水: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,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,是世间万物之源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65200次)
水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6946,第11卷上,水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603第01
水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間像水脈,兩旁似流水。「水」是漢字的一個部首。從水的字,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稱,或表示水的流動,或水的性質狀態。本義:以雨的形式從雲端降下的液體,無色無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為 H2O,是一切生物體的主要成分)
同本義 [water]
水,准也。--《說文》
水,准也。准,平也。天下莫平於水。--《釋名》
積陰之寒氣為水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五行一曰水。--《書·洪範》
凡平原出水為大水。--《左傳·桓公元年》
水曰清滌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
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。--《荀子·勸學》
水shuǐ
⒈一種無色無味無臭而透明的液體,它是氫和氧的化合物:節約用~。喝開~。
⒉河流:漢~。湘~。
⒊江、河、湖、海洋等的通稱:隔~相望。~路運輸。
⒋泛指汁液:藥~。汽~。菊花~。
⒌指用水洗的次數:這衣服已洗過兩~。
⒍舊時指銀子的成色,後來轉指補貼、匯費:貼~。匯~。
⒎[水位]一定地點的水面在一定時間高出平均海平面的高度。
⒏[水平]
1靜水的平面。
2達到的程度:學識~平。
⒐[水準]
1以海平面為基點,對地面高低的測定標準。
2對事物要求的標準。
⒑[水分]物體內含有的水。
⒒[水族]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
启:打开,开导,启动。象征有前途,有希望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66710次)
启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0869,第02卷上,口部第91字 [康熙字典]:页178第21
启
(会意。从户,从口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手(又),右边是户(单扇门);用手开门,即开启的意思。后繁化加“口”,或省去手(又)而成“启”。金文又加“攴”成“啓”。现简化为“启”。本义:开,打开)
同本义 [open]
启,开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经传皆作“啟”
公将啟之。――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疆埸无主,则啟戒心。――《国语·晋语一》
凡啟塞从时。――《左传·僖公二十年》。注:“门户道桥谓之啟。”
啟户。――《仪礼·士虞礼》
门启而入。――《左传》
启窗而观。――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不能启口。――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
启(啟、啓)qǐ
⒈开,打开,开发,开拓:~开。~封。~地三千里。
⒉开导:~蒙。~示。~发。
⒊开始:~程。~用。
⒋陈述,说明:~事。~告。敬~者。
⒌书信:书~。小~。
⒍[启齿]
①开口:难于~齿。
②笑。
⒎[启碇]解缆起锚,即开船。
萧:蒿类植物的一种。即艾蒿。冷落,冷静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9140次)
萧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042第26
萧
(形声。从艸,肃声。本义:艾蒿)
同本义 [worm wood]
萧,艾蒿也。――《说文》
萧萩。――《尔雅》。注:“即蒿。”
共萧茅。――《周礼·甸师》
彼采萧兮。――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
又如:萧艾(臭草名。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);萧敷艾荣(比喻凡事委曲求全,以致飞黄腾达)
古国名 [Xiao state]。春秋时宋的附庸,灭于楚。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
楚子伐萧。――《左传》
县名 [Xiao county]。在安徽省北端,东邻江苏省,西接河南省。秦置县
姓
萧君圭君玉(萧君圭,字君玉)。――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萧
萧条,冷落;荒凉 [desola
萧(蕭)
⒈〈古〉称香蒿,也叫"青蒿"。
⒉冷落,冷静:~然。~索。
⒊[萧条]
①冷落寂寞:景象~条。
②停滞,萎缩:经济~条。
⒋[萧瑟]
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:秋风~瑟。
②冷落凄凉的样子。
⒌[萧萧]像声词。马叫声,风声,树叶坠落声等:~~马鸣。
⒍[萧墙]〈古〉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〈喻〉内部:~墙之祸。
⒎"萧"姓,俗写作"肖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萧xiāo 1.蒿类植物的一种。即艾蒿。 2.萧条冷落;凄凉。 3.稀疏。 4.指萧斧。 5.见"萧森"。 6.见"萧然"。 7.通"肃"。参见"萧墙"﹑"萧斧"。 8.古国名。春秋时宋的附庸,子姓。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。公元前597年灭于楚。后仍为宋邑。 9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