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支学舟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支学舟算命,支学舟名字测试,测名字支学舟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支学舟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支 | 支 | zhī | 火 | 4 | 貴人明現,有才能理智,但中年勞苦,晚年隆昌。 (吉) |
学 | 學 | xué | 水 | 16 | 外祥内忧,多才贤能,中年劳,刑偶伤子,晚年吉祥。 (吉) |
舟 | 舟 | zhōu | 金 | 6 | 沉浮不定,是非參半,晚婚大吉,中年多災,吉祥之字。 (吉) |
支:撑持;从总体分出的部分;供给,领取或付出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510次)
支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1925,第03卷下,支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467第01
支
(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竹」的一半,下面是手(又)。《說文》:「從手持半竹。」本義:去枝的竹子)
同本義 [branchless bamboo]
支,去竹之枝也。從手持半竹。--《說文》。桂馥義證:「疑作去枝之竹也。」
枝條。後作「枝」 [branch]
芄蘭之支。--《詩·衛風·芄蘭》
支葉茂接。--《漢書》
以暢其支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東集》
又如:支調(枝節);支櫱(枝條,旁生樹枝);支輔(輔助枝葉)
分支 [branch;offshoot]
封弟子功臣自為支輔。--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
中小支。--《後漢書·呂布傳》。註:「謂胡也。即今之戟旁曲支。
支zhī
⒈撐持:~持。~撐。~柱。~架。~帳篷。獨木難~。
⒉從總體分出的部分:~店。~流。分~。鐵路~線。
⒊援助:~援。~助。
⒋供給,領取或付出:~應。~給。~取。~付。
⒌藉故使人離開:你去把他們~走。
⒍量詞:兩~軍隊。四~鋼筆。三~紗的棉線。
⒎[支使]差遣使喚。
⒏[支配]
1調度安排。
2對人或事物起主導和控制的作用。
⒐[支票]向銀行提取存款的票據。
⒑[支解]也作"枝解"。〈古〉分解肢體的酷刑。借指分裂、宰割某個整體。
⒒[支離]
1殘缺不全:~離破碎。
2散亂:言語~離。
⒓[支吾]用含混的話塘塞、應付:~吾其詞。你~~吾吾幹什麼?
⒔〈古〉同"枝"、"肢":~葉。四~。
学:学家的意思是指学习或学问,以及通过做学问而形成的学派,或学习的场所学校等。作人名用时,也指学问或学习、模仿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67360次)
学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279第12
学
(形声。本作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。后作声符,加“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:学习)
同本义 [study;learn]
学,识也。――《广雅》
好学近乎知。――《礼记·中庸》
念终始典于学。――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――《尚书大传》
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――《庄子·庚桑楚》
远寻师学。――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而时习之。――《论语》
学即继以问也。――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
学(學、斈)xué
⒈指学习:~工。~农。~医。~哲学。~而不厌。~习科学知识。
⒉模仿:边看边~。照字帖~写字。鹦鹉~舌。
⒊指学问。
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:这是一门新兴的~问。
②知识:求~。博~多才。
③学和问:勤~多问。
⒋指学识,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:她的~识渊博。
⒌指学校,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:小~。中~。大~。
⒍指学科,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:医~。化~。生物~。经济~。
⒎[学术]一切学问的总称。
⒏[学说]学术上有系统的见解、主张和理论。
⒐[学生]
①在学校学习的人。
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。
③求学者谦称自己。
⒑[学徒]由师傅传授,在工作中学习知识、技能的人。
⒒[学士]
①〈古〉官名:翰林~士。
②旧称学者:文人~士。
③学位名:在硕士之下。
⒓[学者]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。
⒔[学阀]凭借势力,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。
⒕[学棍]指旧时在教育界凭借反动权势为非作歹的人。
⒖[学究]唐代有"学究一经科",应考此科的人称"学究"。后来指浅薄迂腐的读书人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学xiào 1.教导。
舟:船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5080次)
舟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5410,第08卷下,舟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1008第24
舟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像船形。兩邊象船幫,中間三條線代表船頭、船艙和船尾。先秦多用「舟」,漢以後用「船」漸多起來。本義:船)
同本義 [boat]
舟,船也。古者共鼓貨狄,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,以濟不通。象形。--《說文》
自關而西謂之船,自關而東謂之舟。--《方言九》
作舟以行水。--《考工記·總目》
舟以行川谷。--《墨子·節用》。按,舟之始,古以自空大木為之,曰俞,後因集板為之,曰舟,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。
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。--《易·系辭下》
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。--《詩·邶風·二子乘舟》
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
舟zhōu船:小~。扁~。輕~已過萬重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