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左鼎三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左鼎三算命,左鼎三名字测试,测名字左鼎三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左鼎三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左 | 左 | zuǒ | 火 | 5 | 理智充足,膽識豪傑,一生清雅榮貴,溫和隆昌,忌車怕水。 (吉) |
鼎 | 鼎 | dǐng | 火 | 13 | 精明公正,智勇雙全,官運旺,成功隆昌,出國榮貴。 (吉) |
三 | 三 | sān | 金 | 3 | 孤獨,幼年辛苦,出外逢貴得財,中年多勞,晚年成功隆昌。 (吉) |
左:方位词,跟右相对,面向南时在东的一边。思想政治上属于进步的或激进的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5660次)
左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3010,第05卷上,左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325第08
左
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像手的象形。本義:輔佐,從旁幫助。後作「佐」)
同本義 [assist]
左,手相左助也。--《說文》。俗字作「佐」。
以左右民。--《易·象上傳》
予欲左右有民。--《虞書》
實左右商王。--《詩·商頌·長髮》
以左右刑罰。--《周禮·士師》
左右就養無方。--《禮記·檀弓》。註:「謂扶持之。」
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--《易·泰》
朕且繼禮左助聽政。--《後漢書·殤帝紀》
貶謫,從朝廷下放到地方為官 [banish from the court]
左,謫官為左遷。自漢起至唐,亦謂去朝廷為州縣曰左遷。--《增韻
左zuǒ
⒈方位詞。跟"右"相對,面向南時在東的一邊:~腳。~邊。江~(江東)。山~(太行山以東,特指山東)。
⒉思想政治上屬於進步的或激進的:~派。~翼。
⒊相反,不合:意見相~。
⒋偏,差錯,邪僻:想~了。別說~了。旁門~道。
⒌附近:~近。~鄰。
⒍證據,證人:~證。
⒎[左遷]舊指降職。
⒏[左袒]露出左臂。
⒐[左右]
1左和右兩方面:~右開弓。~右為難。
2上下:五十~右。
3影響,操縱:不受他人~右。
4反正,橫豎:算了吧,~右都一樣。
5侍從,隨從:有~右相隨。
⒑[左右手]〈喻〉得力的助手。
鼎:鼎是古代煮东西的一种器具,多用青铜铸造,圆形,三足两耳。春秋战国时代,鼎被用作传国的宝器,象征权势、疆域等,保有广大疆域,并且平安昌盛叫“山河九鼎”,争权夺地叫“问鼎中原”、由此而引申出显赫的意思,《吴都赋》云:“高门鼎贵”。又有重大、重要的意思如鼎力协助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0510次)
鼎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4345,第07卷上,鼎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1525第08
鼎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象鼎足。本義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)
同本義 [tripod caldron]。盛行於商、周。用於煮盛物品,或置於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。統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
鼎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。--《說文》
又如:鼎峙(比喻三方並峙,如鼎之三足);鼎鉉(指鼎);鼎鼐(鼎、鼐均為古代炊具,用來調和五味。舊時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國家)
比喻帝王 [emperor]。如:問鼎;定鼎中原;鼎甲(科舉考試殿試名列一甲);鼎命(帝王之位);鼎業(帝王的大業)
指宰相 [prime minister]。如:鼎台(宰輔大臣);鼎臣(指宰相)
喻
鼎 dǐng
1古代烹煮東西的器物。多用青銅或鐵製成。圓形,三足兩耳。也有方形四足的。
2象鼎足那樣三方對立抗衡:~立。
3大:~力、~~有名。
4正當;正在:~盛。
【鼎沸】形容喧鬧、混亂,像開鍋的水那樣:人聲~。
【鼎力】敬辭。大力(表示請求或感謝時用):~相助。
【鼎立】三方面勢力像鼎足那樣對峙:三國~。
【鼎盛】正值興盛或強壯。
【鼎新革故】見【革故鼎新】。
【鼎足】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:勢成~。
三:数量词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67740次)
三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0077,第01卷上,三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76第05
三〈數〉
(指事。本義:數目。二加一的和)
同本義 [three]
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從三數。--《說文》
三,數名。--《廣韻》
二與一為三。--《莊子·齊物論》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--《老子》
王三賜命。--《易·師》。荀註:「三者陽德成也。」
結恨三泉。--《後漢書·袁紹傳》。註:「三者數之小終。」
有不速之客三人來。--《易·需》
紀之以三。--《國語·周語下》
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戰國策》
又如: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時套在犯人頸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節(農曆二月一日中和節、三月三上巳節、九
三sān
⒈數目字:~個。~人行必有我師。
⒉多次:再~叮囑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復斯言。
⒊〔三甲〕〈古〉"殿試"中榜者(進士)的三個等級。宋朝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的中榜者,分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賜"進士及第";二甲,賜"進士出身";三甲,賜"同進士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統稱進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試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則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狀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三san 1.多次;再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