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起名大全 - 名字测试匡兆共,匡兆共姓名测试2025,匡兆共起名用字解释

匡兆共名字测试,2025 姓名测试匡兆共,起名字测试匡兆共

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匡兆共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匡兆共算命,匡兆共名字测试,测名字匡兆共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匡兆共的含义。

请输入您的姓名:

汉字 繁体 拼音 五行 笔划 姓名学解释
   匡  kuāng  木  6  刑克父母,幼年辛苦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憂心勞神。 (
   兆  zhào  火  6  出國之字,清雅榮貴,天生聰穎,中年成功隆昌,名利雙收。 (
   共  gòng  木  6  環境良好,一生清雅榮貴,二子吉祥,中年成功隆昌。 (

匡字 起名用字参考

匡:盛东西的方形竹器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4520次)

匡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8383,第12卷下,匚部第4字 [康熙字典]:页153第23

匡字的解释

匡〈名〉

(形聲。從,表示與筐器有關,王聲。本義:盛東西的方形竹器)

「筐」的古字。容器名 [basket]

匡,飯器,也。--《說文》

既齊既稷,既匡既敕。--《詩·小雅·楚茨》

蠶則績而蟹有匡。--《禮記·檀弓》

「框」的古字。邊框;圍子;框框 [frame]

行人夜宿牆匡月。--韋莊《秦婦吟》

又如:匡子(框子)

「眶」的古字。眼眶 [orbit]

刺匡上陷骨中脈,為漏為盲。--《素問》

春秋時齊國簡冊名 [bamboo slips]

《管子》有《大匡》、《中匡》、《小匡》三篇

螃蟹的背殼 [shell]

海島有蟹,其匡宛具一人面。--《拜經樓詩話》

匡kuāng

⒈正,糾正,端正:~正。~謬。~坐而弦(弦:彈琴)。

⒉輔助,救助:~君。~乏困。

⒊通"眶"。眼眶:淚滿~。

⒋〈方〉粗略計算:~算。

⒌彎曲:車輪破,但不~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
匡wāng 1.跛;曲脛。

兆字 起名用字参考

兆:意为预先显示;数目字;〈古〉(迷信)占卜时观看烧灼龟甲形成的裂纹判断吉凶,这种裂纹就叫兆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227290次)

兆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2071,第03卷下,卜部第8字 [康熙字典]:页124第03

兆字的解释

(象形。大篆字形像龜甲受灼所生的裂痕。本義:卜兆,龜甲燒後的裂紋)

同本義 [a sign (in fortune telling)]

兆卜,灼龜拆也。--兆,古文兆卜省。--《說文》

掌三兆卜之法。--《周禮·大卜》

不佔卦兆。--《淮南子·本經》

卜之龜,卦兆得大橫。--《史記》

又如:兆象(占卜時龜板上顯示的徵象);兆文(據以卜占吉凶的龜甲裂紋);兆卦(顯示於卦象上的徵兆);兆夢(占夢,圓夢)

徵兆,預兆 [omen]

相陰陽,占祲兆。--《荀子》

其兆既成,已在宮中。--《新唐書》

又如:兆相(預先顯示的跡象);兆見(徵召顯現)

人民;百姓 [common p

兆zhao

⒈數目字:百萬為~。〈古〉又稱萬億為~。常用於〈表〉極多:~民。

⒉〈古〉(迷信)占卜時觀看燒灼龜甲形成的裂紋判斷吉凶,這種裂紋就叫"兆"。

⒊預先顯示,事情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:預~。征~。好~。瑞雪~豐年。

共字 起名用字参考

共:意为共同,总计,合计等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300次)

共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1766,第03卷上,共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127第05

共字的解释

供奉 [piously worship;offer respectfully]

不共神祇。--《國語》

爾貢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無以縮酒。--《左傳》

恭敬。通「恭」 [respect;venerate]

共武之服。--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

虔共爾位。--《詩·大雅·韓奕》

公卑杞,杞不共也。--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

共承嘉惠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。集解:「敬也。」

又如:共命(敬從命令);共勤(恭謹勤勞);共承(恭敬地承奉);共奉(敬奉,供奉)

供給;供應。通「供」 [supply]

共其羊牲。--《周禮·羊人》

事之共給。--《國語·周語》

不能共億。--《左傳·

共gong

⒈同,一樣,一道:~同。~性。~勉。同甘~苦。

⒉總,合計:總~。~計三十八元。

⒊共產黨的簡稱:中~。俄~。

⒋〈古〉通"恭"、"供"、"拱"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
共gǒng 1.拱手,兩手在胸前相合,表示恭敬。 2.環繞。 3.法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
共gōng 1.供給;供應;供奉。 2.供職,奉職。 3.通"恭"。恭敬。 4.古國名。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北。 5.古國名。在今河南省輝縣,西周時為共伯封國,後為衛邑。 6.謚號。 7.姓。春秋時有共華。見《左傳.僖公十年》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
共hong 1.大。

诗词歌赋文档
在线说文解字
黄历日期查询
健康自查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