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了解自己的名字全小佛有何涵义吗?我们依据中华传统姓名学理论,提供姓名测试全小佛算命,全小佛名字测试,测名字全小佛预测名字与人生的关系,并且提供姓名查询解释,根据词典逐字解释名字全小佛的含义。
汉字 | 繁体 | 拼音 | 五行 | 笔划 | 姓名学解释 |
全 | 全 | quán | 火 | 6 | 多才巧智,清雅榮貴,中年勞,成功隆昌,名利雙收之字。 (吉) |
小 | 小 | xiǎo | 金 | 3 | 清秀伶俐,多才巧智,早婚不宜,一生清閒幸福。 (吉) |
佛 | 佛 | fó | 水 | 7 | 溫和慈祥,清雅榮貴,中年成功隆昌,晚年勞神。 (吉) |
全:主要有齐备、完整、不缺少,也有整个、普遍、保全、顾全之义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25050次)
全字出处:[康熙字典]:页126第05
全〈名〉
(一作仝。會意。篆文從入,從王(玉)。蓋謂交納的玉完整無缺。本義:純色玉)
同本義 [pure jade]
全,完也。--《說文》
天子用全,上公用龍。--《周禮·考工記·王人》
古州名。全州 [Quan prefecture]。治所在今廣西全縣
姓
全 〈形〉
完全[whole;entire]
不明其義,君人不全。--《禮記·祭統》。註:「猶具也。」
天地無全功。--《列子·天瑞》
唯全人能之。--《莊子·庚桑楚》
以全爭於天下。--《孫子·謀攻》
墓中全乎為五人。--明·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又如:全裝貫帶(全副武裝);全副(全套);全家;全甲(全部披
全quan
⒈完整,完備,不缺少:齊~。完~。十~十美。
⒉整個:~部。~校。~軍。~力以赴。
⒊都:~到了。
⒋保存,照顧到,使不受損害:保~。成~。兩~其美。
⒌[全面]不片面,照顧到各方面:~面考慮。
小:本义指细;微。也指年幼的,排行最末的;还可以做谦词。用作人名多指小巧、可爱、平易近人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1742750次)
小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0704,第01卷下,小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页296第18
小
(象形。據甲骨文,像沙粒形。小篆析為會意。從八,從|。本義:細;微。與「大」相對)
同本義 [small;little;minor]。形容事物在體積、面積、數量、力量、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
小,物之微也。--《說文》
小往大來。--《易·泰》。疏:「陰生消耗,故稱小。」
彼所小言盡人毒也。--《莊子·列禦寇》。註:「細巧入人為小言。」翱
嘒彼小星。--《詩·召南·小星》
受小球大球。--《詩·商頌·長髮》
怨不在大,亦不在小。--《書·康誥》
又如:小鹿兒(喻指因緊張而劇烈跳動的心臟);小錄(新科進士的題名錄);小
小xiǎo
⒈跟"大"相對:
1面積、範圍小的:~山。~國。~塊田。
2量少的:~量。~數。~雨。一~點。
3程度淺的:~學生。
4聲音低的:~聲。
5年幼的,排行最末的:~孩子。~妹妹。
6謙詞:~弟。~女。~號。
⒉輕視:~看。
⒊稍微:~試鋒芒。
⒋時間短:~住。~歇。
⒌[小心]謹慎。
⒍[小人]
1矮小的人:~人國(童話)。
2舊時指被統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。
3人格卑鄙的人:無恥~人。
⒎[小丑]
1戲曲、雜技中的丑角。
2〈喻〉輕浮,不顧廉恥的人:跳梁~丑。
⒏[小可]
1尋常:非同~可。
2舊時謙稱自己:~可願往。
⒐[小說]一種描寫人物故事的文學作品。
佛:意为大彻大悟的人,取名用此字,多表示温和慈祥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:3330次)
佛字出处:[说文解字]:编号4995,第08卷上,人部第72字 [康熙字典]:页99第04
佛〈名〉
梵文 Buddha音譯「佛陀」的簡稱 [梵文Buddha]。意譯為「覺者」、「知者」、「覺」。覺有三義:自覺、覺他(使眾生覺悟)、覺行圓滿,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。據稱,凡夫缺此三項,聲聞、緣覺缺後二項,菩薩缺最後一項,只有佛才三項俱全。小乘講的「佛」,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。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,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。宣稱三世十方,到處有佛
西方有神,名曰佛。--《後漢書·西域傳》
又如:佛天(佛;西天;美好的地方);佛化(佛的教化);佛光(佛所帶來的光明);佛會(佛菩薩眾聖會聚的地方);佛圖(佛塔);佛位(成佛正果之位)
佛教 [Buddh
佛 fo
⒈梵語"佛陀"的簡稱。"佛"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(得道者)的稱呼:拜~。特用於尊稱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:~祖。
⒉
【佛教】〈古〉印度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。
⒊見fu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佛(彿、拂) fu
⒈
【彷彿】見"fǎng仿"。
⒉見fo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佛bo 1.興起貌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佛bi 1.見"佛肸"﹑"佛狸"。 2.通"弼"。輔助。《詩.周頌.敬之》:"佛時仔肩,示我顯德行。"鄭玄箋:"佛,輔也。"陸德明釋文:"鄭音弼。"馬瑞辰通釋:"古字其音均與近,故可借作也。"一說,佛訓為"大"。《詩.周頌.敬之》"佛時仔肩"毛傳:"佛,大也。"參閱清錢大昕《潛研堂集.答問》。